时间:2022-08-26 18:31:02 | 浏览:1909
绿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底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围绕“1+1+4+3+N”目标任务体系,着力巩固、提升、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城品质不断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改善。蓝天白云已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一幅美丽南宁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搭建“绿色”制度“四梁八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之一。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环境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各级党政班子把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守护绿水青山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方面,不遗余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市坚守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陆续实施一系列政策、规划,搭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四梁八柱”。
——全面完成《南宁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编制,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制定出台《南宁市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方案》,通过加快建设绿色城市空间、绿色生产体系、绿色交通网络,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促进首府南宁“绿”的内涵品质不断丰富和提升,进一步擦亮“中国绿城”品牌。
——修订出台《南宁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强化市环委会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统筹和协调推动作用,形成厚积薄发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一项项重要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引导着生态文明渗透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不断擦亮生态文明底色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如今,首府南宁的绿色底色越来越亮丽,良好生态环境持续为人民群众增添福祉。
蓝天常在,“气质”提升。
蓝天白云,民之所盼。瞄准大气污染“祸首”,我市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全过程精细治理,打响污染天气应对、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气面源污染治理等攻坚战,对涉VOCs排放企业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建立整治清单;建立移动源“天地车人”一体化全域全覆盖智能监管机制,尾气超标实现闭环管理;借助科技手段,紧盯扬尘、油烟、秸秆焚烧等污染源头全面监管、封闭治理。
经过持续攻坚,蓝天白云已成常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优于年度目标1.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1,同比下降(变好)12.5%,提前完成2022年大气主要污染物累计减排任务。1—6月市区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17位。
碧水长流,“颜值”日新。
保护水生态,我市聚焦重点关键,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聚焦保“好水”,在全区率先编制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对武鸣河、郁江等开展“地毯式”排查,深化重点流域“提质进位”整治。聚焦护“饮水”,新增划定(调整)47个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87个“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任务,在全区率先开展“千人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聚焦治“差水”,持续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狠抓城区内河流域综合治理,率先完成建成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
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上半年,我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持续实现“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建成区原有38段黑臭水体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土壤常净,食得安心。
我市切实抓好源头防控综合治理,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率先在全区制定出台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细则,运用农村污染治理综合管理平台对110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今年1—6月,全市农用地安全利用进度任务完成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实现有效保障。南宁市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以及“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宾阳县农村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
做优环境保护服务 壮大绿色生态产业
发现问题从群众中来,解决问题到群众中去。针对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我市坚持立行立改,做到问题照单全收,切实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截至目前,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南宁市主动认领的18个问题中,有9个已完成整改,另外9个正在按时序推进整改,督察交办我市的777件群众信访件已完成90.06%。
聚焦生态产业,我市落实“项目为王”部署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节能环保产业链招商,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今年上半年,我市共组织征集14个生态环保类项目进入“项目为王”项目库,累计投资额22.33亿元;对接洽谈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1个,其中签约落地项目3个,预计总投资32.6亿元。
在生态服务上,我市生态环境系统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做好区市两级重大项目环保服务,加快推进现存企业污染减排工程实施,为重大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指标;支持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沿线研究布局工业集群,指导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开展规划环评,助推其建设成为向海经济示范园区。同时稳步推进全市“三线一单”成果智能化共享及“三线一单”成果落地运用试点工作。
只有绿色发展,才是永续发展,才有常青基业。我市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生态之美催生发展之变。
正值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南宁将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宜居家园。 (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 记者杨盛)
编辑:韦玮
值班编审:卢超
(作者:杨盛)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
南宁市坚持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创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创城为了人民,创城依靠人民,成果惠及人民,真正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成为不断增强广大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过程。陆少波摄高新区科德农贸市场干净整洁,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南宁也有这么美的小村庄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广西民宗委发布《关于拟命名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名单的公示》南宁这些小村庄上榜了。上林县下水源庄下水源常常被人们称为“山里的小布达拉宫”。从山的对面看。
南宁·美丽南方作为南宁老牌旅游地,很多朋友对忠良村都不陌生啦。但当你真正走进忠良村,才能真正感受到它岁。六景霞义山这里有美丽的六景霞义山,登上山顶,可以看到长长的郁江和整个六景小镇。人间四月天柳梢温柔,燕语呢喃南宁这8个免费踏青地,抬腿就到。
4月28日晚,南宁警方出动大批警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2年社会面治安综合整治第一次集中统一行动(代号“护邕一号”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截至4月29日中午12时,南宁警方共查处各类案件40多起,抓获违法嫌疑人114人。
8月20日下午,南宁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横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枫,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庞柳余,市政协副主席宁华在横州市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会议强调,要密切关注疫情政策变化,加强对全国各地来邕返邕人员、境外人员、“三非人员”
”2月6日,南宁市江南区干部职工们闻令而动、火速集结,当天晚上即召开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判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强化。“居民们注意了,百色市返邕人员请立即向所在村(社区)报备。
8月14日,南宁疾控官方微信号发布《关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动车同乘人员在我市活动情况的通告》,对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关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动车同乘人员在南宁市活动情况的通告2021年8月10日,桂林市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桂林市。
2月15日,湖南郴州市报告2例香港返湘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内蒙古满洲里发现5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江苏南通发现1人检测结果呈阳性,无锡市发现2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正值春运返程复工高峰时段,为切实做好我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方
经初步排查,该病例近期的主要活动轨迹如下:3月10日16:45,自驾车到南宁火车站接朋友(朋友乘坐动车D3570 ,03车厢,到南宁站转乘动车D3793,07车厢,到。3月16日,南宁市在外市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出1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