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23:16:43 | 浏览:532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庞丽娜 实习生 经铠蔓 通讯员 刘慧 李东壑)大力推进“农业+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聚焦民生事深化学区制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作为广西城乡融合发展改革集成试点,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青秀区以创建国家级“田园青秀”田园综合体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集成试点工作,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文旅融合发展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古岳文化艺术村民宿成了新经济增长点。记者 庞丽娜 摄
人居环境优美,古木翠竹环绕,壮族传统民俗文化浓厚,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及土地综合整治,如今的青秀区施厚村古岳坡成为了南宁市民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处。近年来,施厚村建设采取“政府引导,村民出资,企业代建,财政奖补”的模式,以“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为发展定位,实行“综合示范村+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文创艺术村”的三核联动同步推进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各项改革集成任务落地,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施厚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英勇介绍,2020年,施厚村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345.04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古岳坡)等省部级以上称号。下一步将继续把古岳坡、时笋坡打造成为一个集创作、展示、文创产品加工、研学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少数民族文化典范村庄。
“南阳镇施厚村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庄风貌优越、耕地条件较为连片、村庄产业发展基础好,基于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的整合以及生态整治,把乡村风貌提升起来,做到了土地生金,通过整治之后得出的产业用地,将引导农民企业进行机械化的生产,从而扩大生产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青秀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潘慧莹介绍,青秀区将以古岳坡—巴兰坡为沿线打造青秀区重点农旅产业路,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合各部门项目,实现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优化用地布局、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乡村历史文化并推动当地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青秀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城乡医联体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
刘圩镇中心卫生院正在进行远程影像诊断。记者 庞丽娜 摄
“以前我们一有病痛就往南宁的大医院跑,看一次病前后要耗费半个多月,现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看上专家号,真是放心又省心。”家住刘圩镇刘圩村大刘坡的周丽芬带孙子来到家附近的刘圩镇中心卫生院看病时感慨地说。近年来,青秀区按照“机构共融、能力共建、人才共用、服务共享”的模式,将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构建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城乡一体化医联体,促进医疗资源共融、共建、共用、共享,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就医格局。
2021年刘圩镇中心卫生院纳入了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后,在集团的人才和技术支援下,于2021年4月重启了手术室,目前,能完成13种类手术,重启至今共完成了158例手术。刘圩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孙标勇介绍,目前卫生院还引进了进口24排CT、彩超及系列全自动检验设备,完成眼科、耳鼻喉科、影像科等科室建设,已发展有以外科为重点的13个医学科室及开放12个学科门诊,逐现形成多学科全面发展的中心卫生院,去年门诊急重症就诊率上升26.8%,重症住院率上升25.5%。依托医疗集团中心医院的技术优势,将让刘圩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资源的优质服务。
青秀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运文介绍,青秀区4家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7家政府举办医疗机构已实现医疗集团全面托管,下一步将根据“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原则有序将基层医疗机构托管起来,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打造机条码“一站式”就医绿色通道,并继续深化医联体改革,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模式,推动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发展,坚持“输血+造血”融合并举,不断提升乡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打造名师工作坊
“拓宽孩子视野,缩短了和城里孩子的差距”
“名师工作坊”教师叶仲秋给刘圩镇中心学校学生上课。记者 庞丽娜 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青秀区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在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建设目标和平台下,以“名师工作坊”作为名师孵化器和教改实验田,构建城乡、校际深度合作的义务教育“同生共长、优质均衡”新格局,切实提升乡镇教育教学软环境,实现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成绩双丰收。青秀区教育局局长农耀国介绍,青秀区自2021年3月开始建设“学科名师工作坊”,从在职在岗正高级职称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学科带头人中遴选26个名师作为工作坊坊主,面向青秀区110所城乡中小学校教师招募坊员,全城区所有教师分学科、分类型参与名师工作坊。目前,共有780名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坊第一批坊员。搭建“名师工作坊坊主—南宁市学科带头人—校级骨干—坊员”四层级培养梯队名师工作坊,并且把名师工作坊延伸到乡村,培育乡村名师品牌,构建了城乡教师“成长共同体”。
“语文课中,老师经常带我们去楼下观察,通过观察学习,让我们对事物有了更深的感受,这样的上课方式很有趣!”来自刘圩镇中心学校的李芷韵说,自从“名师工作坊”老师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感受。“名师工作坊”项目同样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赞许:“城里老师下来上课的时候,班主任也会发到班群给我们家长看,生动的课堂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授课方式很受到学生喜欢,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帮助孩子知识的增长,还缩短了和城里孩子的差距。”
刘圩镇中心学校教导处副主任苏莉茗介绍,学区制改革开始以来,刘圩镇中心学校纳入民主民乐学区,与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民乐路小学、共和路小学等名校结成学习共同体,在“合作共赢 ”的“学区智库”教育品牌引领下,成立了学区名师工作室,如以刘圩的“山文化斑”为背景,成立了“斑山数学匠人”名师工作室等。并且每年定期有城区、学区内的名师来学校送教、上示范课、做讲座,既能结合乡镇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本土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教研,又能把名师宝贵教学经验辐射到我们乡镇,探索符合乡村学生的教学模式。
青秀区以推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促进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均衡发展。青秀区委副书记蒙建群介绍,下一步青秀区将在城乡融合发展改革上继续探索有青秀特色的新路径,在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当中走在前、做表率,尊重村庄的历史、人文和风情,做好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三师下乡”以及多措并举的人才下乡机制,构建组织人才架构;调动农民主体作用把“要农民做”变成农民的“我要做”,打造“一镇一主业” 构建特色新型城镇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和决策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典范城区,为南宁市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中贡献青秀力量。
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庞丽娜 经铠蔓 刘慧 李东壑)
处暑时节,航拍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凤凰湾办事处金色田园如画,稻田与山水交错相。赵春亮摄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凤凰湾办事处金色田园如画。赵春亮摄稻田与山水交错相连,成为美丽乡村赵春亮摄稻田与山水交错相连,成为美丽乡村
来源:中国新闻网近日,航拍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的大地一片金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灿灿的小麦陆续成熟,饱满的麦穗随风摇曳,一台台收割机正“趟开”麦浪忙收割。俯瞰大地,机声隆隆,麦浪飘香,丰收场景美如画。
央广网湖口8月24日消息(记者胡斐)8月23日,素有“赣北粮仓”之称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江西省湖口县武山镇秋景初微,景致如画。湖口县武山镇王常村景致如画(央广网发 李学华 摄)湖口县武山镇王常村景致如画(央广网发 李学华 摄)据介绍,该。
刘力鑫 摄俯瞰永新县的广袤田野,只见晴空之下,一块块水稻田黄绿相间,“丰”景独好。远处的青山,连片的农业大棚,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错落有致的红顶民房,共同构成了一幅秀美山乡画卷。刘力鑫 摄 俯瞰永新县的广袤田野,只见晴空之下,一块块水稻。
8月17日,立秋时节的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再生稻相继进入收获期。赵春亮摄立秋过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九龙山乡再生稻相继进入收获期。赵春亮摄空中俯瞰下的田园赵春亮摄空中俯瞰下的田园
顶蛳山田园风光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南宁园博园南门西侧,占地面积约1200亩,北靠邕江支流八尺江,南连茶泉大道,在首府南宁1小时黄金旅游圈内,满足自驾车游客周末游、小长假短线游。园区内落地有顶蛳山遗址博物馆、顶蛳山考古遗址公园,生。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李秋萍 陆德仕)为落实全市疫情防控要求,筑牢校园疫情防控防护网,保障全体师生员工健康安全,8月24日,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学校按照南宁市教育局《关于2022年秋季开学前核酸检测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 李静 通讯员 李湘宁 刘兰蔚 赵玉)“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腿脚不方便,你们能上门为她接种疫苗,真是太感谢了。”近日,青秀区凤岭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医护人员上门为塞纳维拉小区居民丰奶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其家人感。
在南宁市现辖的7个城区中,青秀区现有人口73.4万,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功能完善,基。早报君说:广西美食看南宁,南宁美食在青秀。吃货们吃遍了南宁的大街小巷,虽然热爱一切美食,但心中也有自己的最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青秀区,你觉得什么最好吃。
一直以来,美式乡村风格用自己的特色谱写出自然悠闲,富有高品质的生活,以舒适为导向,强调“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使得室内氛围更加轻松自由,在这样的空间里能让工作后回家的我们释放天性,享受生活。来自重庆的一对夫妻,就把家装成了田园乡村美式风格,